要不然,李战天打死也不信,在这乱世中的一个女人,会如此在意这宗派教义之争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,李斯之后还有谁会这么执着地去推崇法家的思想呢?

        说到这法家,其实成熟很晚,但成型却很早,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的理官,成熟的话,应该在战国时期。

        春秋战国时,法家亦称之为刑名之学,经过管仲、吴起、商鞅、申不害、乐毅、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后,才逐渐成为一个学派。

        战国末期,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、综合,这才集法家之大成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谈及法家,又绕不开一下百家争鸣的话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关于这百家争鸣,其实源自于春秋末期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,孔子提出了“有教无类”的主张后,社会也进入到一个“注重人事”、“私学大兴”、“百家争鸣”的崭新时代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那里,传统的神权观念受到了“德”、“仁”思想的猛烈冲击和批判,“礼”思想、“法”思想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基础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春秋末期,邓析在郑国聚徒讲习法律,孔子在鲁国招徒讲习六艺,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儒家学派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