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读者的兴趣是不是和外国读者的兴趣大相径庭呢,我觉得可能还不能这麽说。文学本质上是相通的,语言文字有其内在的趋同X。就好像中国读者也喜欢看美国的《飘》,法国的《基督山伯爵》,英国的《福尔摩斯探案集》一样,文学有人类共同的意识基础作为基础。
那麽,我们为什麽不能期待一位在国内鼎鼎大名的「残雪」出现在我们眼前呢?他不完全是一个反对派,但也不会是一个吹鼓手,他有他自己丰富的JiNg神世界,他有他自己的人格和文格。当一个在国内也受欢迎,也被喜Ai的作家,被国际社会认可和接纳,摘得世界最高文学奖,这是一件多麽让人欣喜的事。这个「残雪」是不是b那个我们没有听说过的真残雪更可Ai一点,更人文主义一点呢?
中国现在的文坛可以用Si水一潭来形容,有的人甚至会说:「现在还有人看书吗?现在没人看书了!」其实,看书的人还是有,只不过需要挖掘。现在年轻人看的全是虚幻的文字,什麽修仙,耿美,异世大陆。天啦,看这些文字有营养吗?这些书像不像我们以前Ai吃的方便面,吃的时候味道蛮好,吃下肚子才觉得无趣无聊无意义。
可是话说回来,现在还有什麽可看的啊?严肃文学婆婆妈妈,磕磕巴巴,要麽自命清高,那麽自作卑下。现在几乎就没什麽可看的了,少有的几个流量作家全是在讲故事,讲的故事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Ai看,这样的文学还有生命力吗?我们不得不承认,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文学的h昏,现在的文坛已经是万户萧疏鬼唱歌。好在还有鬼唱歌,不然以後我们想练习练习认字都找不到《百家姓》了。
据说文学的高光年代往往出现在乱世,乱世中反而有那一盏文字组合而成的救世灯。这个理论是不是成立,我不敢妄下断言。但我觉得文学的内在生命力并没有消失,文字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十分强大。看书,看依然是很多人最喜欢的消遣方式,而且是一种对人的发展有益的消遣方式。看点历史,看点文化,看点Ai情,看点社会,看点神神叨叨的聊斋怪谈,是不是b看什麽修仙,元婴之类的网络文学好得多?
所以,文学的读者也是文学本身培养起来的,有好的文学就有好的读者,有坏的文学就有坏的读者。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创造出一种鼓励优秀作家,优秀文字涌现出来的社会机制,文学氛围。有好的土壤,不难长出一支金灿灿的向日葵,可要是盐碱地,就只能有几棵垂头丧气的红高粱了。
文以载道,文学的本质使命还在於启发我们对这个世界,这个宇宙的根本认知。就好像,现实社会中我们没有耳提面命的妈妈,也没有谆谆教诲的爸爸,我们是孤单的,我们是孤立的。但如果在文字中蕴含着这个世界的真相,饱含着上一辈人对下一辈人思想意识上的关怀和Ai护,那麽这种文字是不是就是最好的,最有温度的文字。
换句话说,我们被这个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迷惑,欺骗,晃花了眼睛,转晕了脑袋。但如果能有一本告诉我们真相的不说假话的书,那麽这本书是不是会让我们受益终生,终生铭记?有一个笑话说,一个坏蛋每次骗小孩,最後都会说:「谁像我这麽老实!」坏蛋老实不老实,小孩子无从判断。但如果有一本像一把倚天剑那样的书来撩开坏蛋的画皮,那小孩子应该不应该把这本书奉为《圣经》呢?
真正好的书,就是把除了自己爸爸妈妈,其他人绝不会向你吐露半个字的人间机密透露给你的书,这是最好的书。至於说假话的书,不痛不痒的书,是该被丢进垃圾堆里去的。我们看书,看了半天,还是要看出点秘密才行,不然真是白费了时间,白费了JiNg力,空幻一场,虚耗光Y。
我想能不能有这麽一本书,我们一遇见他就惊呼:「怎麽没有早点遇见你呢?」是啊,早点遇见你,我们也不用走这麽多弯路,也不用受这麽多无妄之灾。这本书里有大智慧,有宇宙的真相,有人类的秘闻,有历史的事实,有小道消息,还有未来预言。那麽,这本书就是一本最好的,应该得诺贝尔奖的书。因为它不局限於哪一个地区,哪一个国家,哪一个种族,它里面讲述的秘密是全人类共同的秘密。这本普世之书,应该出现了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